各类表格总结


血液学


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五级估计标准

增生程度 成熟红细胞:有核细胞 有核细胞均数/HP 常见病例
极度增生活跃 1:1 >100 各种白血病
增生明显活跃 10:1 50~100 各种白血病、增生性贫血
增生活跃 20:1 20~50 正常骨髓象、某些贫血
增生减低 50:1 5~10 造血功能低下
增生极度减低 200:1 <5 再生障碍性贫血

细胞染色

染色 描述 阳性 阴性
过氧化物酶染色(pox) 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。正常时,原粒阴性,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。嗜碱阴性,嗜酸阳性最强,单核只有幼单和单核呈弱阳性反应,其它除吞噬细胞有阳性外都是阴性反应。 急粒原粒(+)
急性早幼粒(强+)
过碘酸---雪夫氏反应(糖原染色、PAS) 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红色颗粒、块状或呈弥漫状红色。 急淋(+)粗颗粒块状;
急粒(+)细颗粒均匀;
急单(+)细颗粒弥散状
碱性磷酸酶染色(NAP染色) 积分值(NAP)指100个中性粒中阳性比例,参考以一个加号为基准,参考值是7—51。 成熟中性粒和巨噬(+),其他均(-)
酸性磷酸酶染色(ACP染色) 戈谢细胞(+)和尼曼-匹克细胞(-);多毛细胞白血病(+)不被L-酒石酸抑制。淋巴肉瘤细胞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淋巴细胞(+)被L-酒石酸抑制;T淋巴细胞(+),B淋巴细胞(-)。 戈谢病(+)
多毛细胞白血病(+)
尼克—皮克病(-)
氯乙酸AS-D萘酚酯酶染色(AS-D-NCE) 为粒系细胞所特有,又称特异性酯酶染色。阳性结果:胞质内出现红色沉淀。 急粒(+)
α-醋酸萘酚酯酶染色(α-NAE)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阳性结果:胞质中出现棕黑色颗粒沉淀。 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(+),可被氟化钠抑制。急单:(+)被氟化钠抑制;急粒:个别细胞(+)不被氟化钠抑制; 各期粒细胞(-),不被氟化钠抑制。急淋(-)
α-丁酸萘酚酯酶染色(α-NBE) 主要存在于单核系细胞中,又称单核细胞酯酶。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:单核系细胞大多数呈阳性,阳性反应能被氟化钠抑制(主要鉴别急粒和急单,后者可被抑制)[意义同α-NAE,敏感性不如α-NAE,而特异性较α-NAE高]
铁染色 可作为诊断缺铁贫(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低,甚至消失;铁粒幼细胞的百分率减低)和指导铁剂的临床,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铁粒幼细胞的百分比可增高,其所含铁颗粒的数目可增多,环铁粒幼细胞常见。铁粒幼贫血时多有环铁粒红细胞,其中难治性贫血占15%以上。

常见染色体核型中各种符号对照表

符号 代表意义 符号 代表意义
t 易位 inv 倒位
iso 等臂染色体 ins 插入
del 缺失 dup 重复
p 短臂 q 长臂

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和基因特异性改变

(第一括号内是累及染色体的号数,第二括号内是累及染色体的区带)

类型 染色体改变 基因改变
M2 t(8;21) (q22;q22) AML/ETO
M3 t (15; 17) (q22; q21) PML/RARa或RARa/PML
M4 Eo inv/del (16) (q22) CBFB/MYH11
M5 inv/del (11) (q22) MLL/ENL
CML t (9; 22) (q34; q11) BCR/ABL

贫血分级

贫血分级 血红蛋白(g/L)
极重度 ≤30
重度 30—60
中度 60—90
轻度 90—120

急性白血病FAB分型

分型 依据
M1(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) 原粒大于或等于90%,早幼粒少,中幼以下阶段不见或少见,POX,SBC(+)的原粒大于3%.
M2(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白血病部分成熟型) 有M2a,M2b两型,M2a中原粒大于30%小于90%,且早幼粒以下阶段大于10%;M2b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增生为主(大于30%),有Phi@小体存在。
M3(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) 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,大于30%可见束状Auer小体,依颗粒可分M3a(粗颗粒型)、M3b(细颗粒型)。
M4(急性粒—单核细胞白血病) 按粒、单细胞比例可分M4a、M4b、M4c、M4eo(嗜酸性细胞>5%,有inv(16)倒位)。
M5(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) 以分化程度分M5a、M5b;M5a:未分化型,原单大于或等于80%; M5b:部分分化型,原单占30%~80%。
M6(急性红白血病) 红系比例≥50%,红系PAS阳性,原粒大于30%,异常幼红细胞大于10%时也可诊断。
M7(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) 原始巨核细胞大于30%。

临床检验


凝血途径

凝血途径 凝血因子 备注
内源性凝血途径 FⅫ、FⅪ、FⅨ、FⅧ FⅫ被激活形成FIXa-VIIIa-Ca-PF3复合物
外源性凝血途径 TF(组织因子)、FⅢ 从TF到TF-FVIIa-Ca复合物形成
目录